除濕機的進風結構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術:
隨著社會的進步,除濕機在社會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除濕機又稱為抽濕機、干燥機、除濕器,一般可分為民用具有除濕機和工業(yè)除濕機兩大類,屬于空調家庭中的一個成員。通常,常規(guī)具有除濕機由壓縮機、熱交換器、風扇、盛水器、機殼及控制器組成;其工作原理是:由風扇將潮濕空氣抽入機內,通過熱交換器,此時空氣中的水分子冷凝成水珠,處理過后的干燥空氣排出機外,如此循環(huán)使室內濕度保持在適宜的相對濕度。目前的除濕機一般是通過前面進風,而過濾網直接屬于進風口的正面上,而進風口口徑一般相對偏大,而在風扇高速的運轉時,很容易將一些大顆粒的物件直接帶入進風口后直接往過過濾網飄移從而很容易影響過濾網的過濾效果,同時導致過濾網更換頻率較為頻繁,而且進風口設于正面很容易影響產品的整體美觀度。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為了解決上述現(xiàn)有技術的不足而提供一種進風口更加隱蔽,從而減少過濾網的更換頻率,提高過濾效果,使整體布局更加美觀的除濕機的進風結構。
為了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所設計的一種除濕機的進風結構,包括殼體和設于殼體內的主體支架,在殼體的底部均勻分布有向外凸起的滑輪,在殼體的底部前端設有第一進風部,在殼體的兩側設有進風裝置,在主體支架兩側的上下對稱設有定位塊,所述每一個進風裝置卡于對應主體支架上下對稱的定位塊之間并通過殼體上的前蓋板與后蓋板固定構成一個整體,所述的進風裝置包括固定座和第二進風部,所述的固定座的一側為傾斜面,在傾斜面上均勻分布有凹槽,所述的第二進風部設于固定座的平面上并位于殼體的正側邊上,所述的第二進風部為環(huán)形結構,且在環(huán)形結構上分布有圓形進風口。
通過上述結構,利用底部進風和側邊進風,當除濕機內部的風扇工作時,此時風向從底部和兩個側邊進風,使得被風帶入的灰塵不會直接直線式的朝除濕機內的過濾網進行快速移動并在風扇高速的運轉過程中灰塵大量的卡入過濾網的問題,由于側邊和底部進風,此時灰塵到過濾網上會有一定角度的緩沖,使得過濾網的更換頻率變長,而且側邊進風和底部進風的結構使得整體結構更加美觀。
為了提高穩(wěn)定性,所述的固定座通過螺絲固定在主體支架上,且上述的第一進風部由一個以上均勻分布的條形進風口構成。
本實用新型得到的一種除濕機的進風結構,進風口更加隱蔽,從而減少過濾網的更換頻率,提高過濾效果,使整體布局更加美觀。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施例所提供一種除濕機的進風結構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施例所提供一種除濕機的進風結構中前蓋板和后蓋板分離時的結構爆炸圖;
圖3是本實施例所提供一種除濕機的進風結構中前蓋板、后蓋板和進風裝置分離時的結構爆炸圖;
圖4是本實施例中進風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5是本實施例中底部進風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殼體1、前蓋板1-1、后蓋板1-2、主體支架2、滑輪3、第一進風部4、定位塊5、固定座6、第二進風部7、傾斜面8、凹槽9、圓形進風口10、條形進風口11、進風裝置12、過濾網13。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實施例:
如圖1—圖4所示,本實施例中所提供的一種除濕機的進風結構,包括殼體1和設于殼體1內的主體支架2,在主體支架2內設有位于過濾網13后面的風扇,在殼體1的底部均勻分布有向外凸起的滑輪3,在殼體1的底部前端設有第一進風部4,在殼體1的兩側設有進風裝置12,在主體支架2兩側的上下對稱設有定位塊5,所述每一個進風裝置12卡于對應主體支架2上下對稱的定位塊5之間并通過殼體1上的前蓋板1-1與后蓋板1-2固定構成一個整體,所述的進風裝置12包括固定座6和第二進風部7,所述的固定座6的一側為傾斜面8,在傾斜面8上均勻分布有凹槽9,所述的第二進風部7設于固定座6的平面上并位于殼體1的正側邊上,所述的第二進風部7為環(huán)形結構,且在環(huán)形結構上分布有圓形進風口10。
通過上述結構,利用底部進風和側邊進風,當除濕機內部的風扇(風扇設于過濾網13的背面圖中由于過濾網13擋住無法顯示)工作時,此時風向從底部和兩個側邊進風,使得被風帶入的灰塵不會直接直線式的朝除濕機內的過濾網進行快速移動并在風扇高速的運轉過程中灰塵大量的卡入過濾網的問題,由于側邊和底部進風,此時灰塵到過濾網上會有一定角度的緩沖,使得過濾網的更換頻率變長,而且側邊進風和底部進風的結構使得整體結構更加美觀。
如圖5所示,為了提高穩(wěn)定性,所述的固定座6通過螺絲固定在主體支架2上,且上述的第一進風部4由一個以上均勻分布的條形進風口11構成。